主持照明设计师:杨赟
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设计人员:杨贇,周娜
业主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景观建设管理所
项目地点: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大名路、东大名路沿线
施工单位:南京朗辉
项目获奖:
2019年第13届美国IDA设计奖之“建筑照明”专项银奖;
2020年中国照明工程奖街区类金奖;
2020年亚洲照明设计奖非凡之光奖
位于虹口区南部的东大名路沿线-苏州河口这一区段,恰是苏州河、黄浦江相交汇的水域,存留了多处代表着虹口历史文化的保护建筑,而且有几栋代表性的建筑都是百岁之身,历尽沧桑,既是沪上百年风云变幻的亲历者,又颇具典型性、代表性及历史价值。
东大名路沿线-苏州河口区段夜景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栋历史典藏。
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
在外白渡桥北侧不远处(约35米),有一座170岁高龄的老建筑,这里曾是“远东第一大饭店”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的旧址,始建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风格,分为黄浦路楼、金山路楼、大名路楼、中楼和交易大厅五大部分,曾是上海滩最奢华的西式酒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
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
上海大厦
同样是在苏州河畔外白渡桥边100米之内,还有一座上海城市地标性建筑——上海大厦。1934年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Mr.BrightFraser)设计,原名“百老汇(Broadway)大厦”。这栋楼原为供来华外国人使用的旅馆兼公寓,后改为宾馆,曾先后接待过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
上海邮政博物馆
上海邮政博物馆位于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的几度沧桑。上海市邮政博物馆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1922年由协澄洋行设计,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而主立面则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从两侧旋转型楼梯进入1200多平方米的二楼营业大厅,可以容纳6只篮球队同时上演篮球比赛。当时有"远东第一厅"的美称。
上海邮政博物馆
耶松船厂
耶松船厂是英商1865年在上海设立的船舶修造厂,位于东大名路378号,现有建筑最早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造,砖混结构,兼有中西建筑风格。整个外形呈台椎状,共五层,坐东朝西。西面的中部作塔楼造型,顶端塔亭有四方翘檐绿瓦锥顶,为缅甸建筑风格。西立面中部为中式塔楼。
对于上述这些历史文化珍品,照明设计针对区段历史建筑众多的特点,重点提升、点亮了夜景下的沿线历史建筑,通过“保护性”的夜景照明策略,盘活存量资源,呈现虹口文化底蕴,实现城区的有效更新。
首先,贯彻浦江整体夜景效果全局统一的设计风格。这段岸线是衔接外滩、北外滩的过渡区域,同时也是黄浦江转向苏州河的门口。因此从亮度、色温、照明手法上尽量延续、传承了老外滩万国历史建筑风貌群的夜景风格。
沿线历史建筑 “保护性”夜景照明策略
其次,在具体设计中,出于历史保护建筑修建的需要,严格遵循了“原拆原建”的原则,在不增加灯具的前提下,对原有灯具进行替换和微调,以避免对建筑遗产本身造成其他的破坏。夜景效果突出表现建筑特色:对于欧式建筑,以表现建筑柱式、檐口等构件为主;对于装饰艺术风格建筑,突出建筑竖向升腾感和有代表性的装饰细节,传承经典,用光呈现历史。
大名路、东大名路作为进入北外滩滨江的先导区,沿线景观照明设计与北外滩夜景整体考虑,通过对街道景观节点的灯光创意,体现水韵流光的夜景意向。一个个兼具标志性、趣味性的夜景节点,成为吸引人们进入滨江的引景,也拓展了滨江夜景的深度。
项目的建筑照明和景观照明各节点强弱电控制均接入虹口区景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在使用上和控制上智能化、灵活性、同步性兼具,能满足区级、个体控制的多层面使用要求。在后期运营和维护中实现了远程智能化控制,并可实时反馈灯具运转数据和故障报警等,大大提升了景观照明的管理效率。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