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First Design | 设计> 案例精选 | 浙江城规院,永康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的“破题之笔”
案例精选 | 浙江城规院,永康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的“破题之笔”

项目名称:

永康市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建筑物泛光照明、

光影投影专项工程设计项目


照明设计单位: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智慧照明院


“画舸乘风入永康,疏花缘岸一溪长。”


这里,是黄帝铸鼎传说的栖落之地,传承着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的古老技艺,相传孙权之母吴国太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葆安康”而得名。从古时“府府县县不离康”的鼎盛工贸,到1951年上下街改名,烙印着人民站起来的荣光,永康的脉搏始终与中国社会发展同频。而今,当温饱已成过往,高质量生活成为全民愿景,城市更新的浪潮奔涌而至——永康的破题之笔,正落在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的活化之上




面对永康城内最有市井味,最具烟火味的历史街区,这部凝固而又残缺的老城故事如何更好的活化更新?对此,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智慧照明院的设计团队,给出了一份参考答案。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宋时,永康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如清泉润泽着这片土地;商贾云集的街巷,演绎着“东南邹鲁”的繁华盛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夜游之风冠绝汉唐明清,灯火阑珊处,是永康独有的浪漫与风雅。“宋韵今辉”正是设计团队为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觅得的风雅“乡音”。


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项目位于东宝龙广场西侧支路,是永康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通过现状调研,设计团队秉承保护性原则,通过强调人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记忆,探索出照明设计如何营造积极的人地感情,保留永康”老味道“。



设计团队为了重现宋时”花市灯如昼“的繁华,将建筑、景观照明分为四级,主次入口及重要节点采用RGBW动态光,建筑立面及屋顶则采用暖黄的静态光,营造出温馨而富有层次感的夜景效果。新灯具选用不含红外、紫外光谱的灯具,消除或减少灯光对历史建筑物的损害,避免破坏建筑原有形态



诗画入屏,亦在宋时形成,渐成了人文情感的诠释与载体,风雅成趣。为此,设计团队将从永康历史与思想的发展脉络中提炼出的五个核心文化:祈福、百工、尚学、商贸、宋韵,以12块带有永康特色的屏:“状元及第、六尺虹霓、松石招云、梨园新风、古城春色、百可古园、永葆安康、福源山街、小城大雅、丛桂流芳、还金昌后、三多宴饮”,将时间与空间折叠,重现了宋朝市井美学,更展现了永康生活与街巷文化。


“一核、两轴、三带、多点”的照明设计总架构将“十二屏”相勾连,互动流转的灯光如诗般流淌,照明设计“隔而不断”,断不开的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是永康人内心深处的永康情。


“十二屏”部分实景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内巷陌纵横,夜色阑珊间,画鼓喧街,兰灯满市,大司巷如昼火山红,永康新景渐成。


西街,青砖灰瓦借光影舞动,灯火暖融;街内花灯缀道,商业繁华与青绿山水诗意交融间。“永葆安康”的琉璃塔暗藏节能智慧,静驻于此,月光之下光影勾勒出建筑的形态之美;节假日,琉璃塔化身福文化舞台,雾森流转间“流水生财”的祝愿氤氲升腾,AR技术更添沉浸奇趣。


琉璃塔


虹霓巷与武义巷两轴相交,以基础照明讲述建筑古韵,暖光灯下,永康的平仄被娓娓道来。两轴之上,“古城春色”斑驳沧桑,节庆的雾森装置带来了云雾簇拥,光束齐发似“瑶台含雾星辰满”。


求知路、丛桂路、赤乌街三线驱动”新生活、漫生活、夜生活“,让人在夜幕下的街角感受到祈福与宁静的交融;“三多宴饮”“还金昌后”多点分散,明月高悬,珑珑街灯,永康的轮廓清晰可见,绛阙之间流转着微风,犹如银箭划过,金的、红的、蓝的、青的光影洒在厚重的古墙上,置身其中,谁又能不迷恋这样的人间烟火呢?




“光与永康,共生偕行。”


2017年“老解放街拆了”的叹息,早已与推土机的轰鸣远去,灯光下的阵阵欢语中,永康淬炼出的是一条“有灵魂的大司巷”。现在的永康,视“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为目标,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巩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成果为总抓手,推动旅游各项工作纵深发展。


图源:永康发布


这条活化后的文化街区,光影流转,宋韵缱绻,漫步其中,那份沉淀于心底的悸动,穿越时空,在每一个细节中轻轻叩击着生命的意象与精神,让人在蓦然回首间,与永康的千年文脉不期而遇。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1号2号楼207室  

电话:15301727207  

圣狼(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0726号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